创业词典网 创业知识学习分享

加入收藏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创业资讯 > 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PPS卖了,下一个是谁?

分类: 行业资讯 创业词典 编辑 : 创业知识 发布 : 02-27

阅读 :423

2010年4月22日,奇艺(后更名爱奇艺)与网民见面;2010年6月 1 日, 酷6网借壳上市;2010年8月12日,乐视网A股上市;2010年12月8日,优酷赴纽约交易所上市;2011年7月20日,原定于在纳斯达克IPO的迅雷突然决定暂停上市;2011年8月17日,Nasdaq出现了土豆的身影;2011年9月27日,人人宣布收购56网;2012年3月12日,优酷土豆合并;2012年3月28日,百事通收购风行在线部分股权;2012年4月10日,证监会文件显示暴风寻求国内上市;2012年11月2日,百度收购美国私募公司普罗维登斯资本所持有的爱奇艺股份;2013年4月25日,多方消息源确认,百度收购PPS。

网络视频是目前重要的网络娱乐方式,十年间,这一行业已经催生出不少成气候的团队。

然而,这些团队大多仍然面临着盈利上的压力或者困难,再加上人口红利的利好消失殆尽,一些不坚挺的团队已经被淘汰,也有一些团队通过上市、被收购等找到了自己的出路。

从上面这份不完全的时间表上我们看到,视频行业风起云涌,竞争越来越激烈。

创业邦曾经在《视频客户端的黄昏》一文中梳理过几家视频客户端的成长历程,那我们不妨结合着这些成长记录,试着探寻在现有网络视频格局下,那些尚未做出选择的团队会何去何从。

暴风影音:曾错过在线视频,有望A股上市冯鑫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2007年的一个数据:本地视频和在线播放的市场占比大概是3:1。

但是目前这个比值已经严重倒挂为1:9。

本地播放市场在严重萎缩,且预感到大势将去,2007年,暴风影音推出了在线影视播放。

“但是,我们做在线犯了错误,不是方向的错误,是时机的错误。

”冯鑫对《创业邦》说。

冯鑫坚信,一个傻瓜用户需要的是,打开一个播放器能看到所有想要的节目。

所以,暴风影音准备加入在线观看视频的功能,用户打开暴风影音,不但能看本地内容,还能通过播放器在线观看。

但是冯鑫不打算自己花钱买内容,而是把其他在线视频资源都聚合到暴风这个平台上来。

2008年上线的第一个版本,内容就是从土豆嫁接进来的(酷6也是暴风有意合作的对象之一,但是没有谈成功)。

在冯鑫的逻辑里,这是一个双赢的做法。

但是在线视频网站未必买账,当时土豆和酷6是暴风首选的合作对象。

然而,就在暴风准备上线的前几天,酷6突然终止了合作(当时已经考虑出售),土豆后续反应也并不积极。

基于聚合思路,从上线第一个版本开始,暴风在在线视频播放上面没有什么技术积累,只是在做其他网站的内容索引。

据冯鑫说,当时视频网站起步不久,很不稳定,暴风整合过来,导致用户的不信任。

没办法,他们只能自己买版权,做P2P,直到2010年底,暴风才开始做自运营内容,“比他们推出晚了很多,所以贻误了战机。

”冯鑫说。

“暴风钱融得不多,跟视频网站拼不起。

这才是硬伤。

”王涛说。

暴风影音先后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4月,从IDG获得 300万美元和600万美元的投资。

直到2008年12月,才再次拿到由经纬中国主投、IDG跟投的1500万美元。

而优酷从成立到提交上市文件,共获得五轮融资,融资金额为1.6亿美元和1000万美元技术设备贷款。

相比PPS、PPTV要赤手空拳地占据领地,暴风守着一批数量庞大的本地用户。

艾瑞数据显示,在影视播放类别,暴风的日均覆盖人数为2411.8万人。

“如果暴风能把现有的用户转化为在线用户,肯定能省很多推广费用,而且这些都是最直接的用户,都是看影视剧的用户。

现在能生存下来的,每家肯定有一些自己的特长,否则早被洗掉了。

”王涛分析道。

后来,媒体曝出暴风退而求其次,正在转向国内创业板上市,另外,暴风也进行了一系列股权梳理。

经纬中国和IDG美元基金悉数退出,IDG的人民币基金保留少许股份。

而退出部分的资金由中信证券旗下的金石投资和华为购买。

实际上,这些动作早在去年已经完成,是业内公开的秘密。

现在,PPS已经投入百度的怀抱,在某种程度上讲,PPS也是暴风的竞争对手,而PPS有了百度这个靠山之后,将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,这肯定给暴风一定的压力。

纵使金石投资和华为财大气粗,但也必然有退出压力的,坐以待毙只会留给竞争对手更多侵蚀自己的地盘的时间,既然在考察国内上市的行情,相信上市不会太远了吧。

快播:投资人不着急,创始人还有大计划2007年底,王欣创办了快播。

依靠P2P技术,帮助中小站长做视频网站,短短几年时间内,快播成为视频行业的一匹黑马。

周鸿和曾李青是快播的天使投资人,后来快播拿到了软银赛富2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。

快播的模式是这样的:首先,通过他的P2P技术,不需要很多服务器就可以建立很多影视站点。

比如,原来的一台服务器只能承载1万人同时在线,而现在可以达到15万人。

前提是,必须使用快播的一套服务系统,所以这些网站不同于主流视频网站的flash播放格式,快播可以控制这些网站的发行链。

其次,这些网站甚至不需要内容。

只要有种子释放出来,播放得次数越多,分摊的成本越低,量也就越大。

“他比较聪明的地方在于,做成了一个工具。

这些工具非常方便,你播什么跟我无关,所以算是走在边缘上。

”业内人士苏军说。

截至2011年底,每天使用快播技术的中小网站接近2万家,快播播放器周活跃用户达到1.8亿。

邹胜龙说,“这个模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,他向这些没有能力的中小网站提供一项技术,这些网站因此就具备了运营视频的能力,这些技术本身又能大大节省运营的带宽成本。

但最大的问题在于,这些网站运营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不合法的,它的版权甚至于有很多不规范的内容。

” 苏军说,“快播的模式没那么好做的,迅雷也尝试过做一款快播的东西,做到后面没人推了,中间还是会遇到不少问题的。

他们没有投入很大的精力,只是一个小尝试,快播却是一个公司在做,产品前端的体验差别很大。

”艾瑞数据显示,在客户端影视播放类别,快播已经位居市场第一。

而根据快播公司提供的数据,快播安装已经达到4亿次安装,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00万,2011年收入接近1亿元。

跟大部分视频网站一样,快播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广告。

站长掏钱买服务器,拿到广告收入后,一般站长拿大头,快播拿小头。

但是因为涉及到版权问题和色情内容,早年广告主并不太认可。

56网副总裁李浩说,到目前为止,快播都没有品牌广告客户。

“欧莱雅、奔驰、宝马哪个愿意把自己的广告投放进去?而且版权商现在很聪明,去告那些视频网站,最多赔小几千或上万块。

但是去告那些广告投放商,赔得很猛,而且品牌形象很受损。

现在广告主非常在意投放的媒体是否正版、是否高端。

”苏军说。

另外,快播如今还面临着百度影音的竞争,后者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。

很多站长甚至需要在快播播放器和百度影音间做二选一的取舍。

快播正在努力洗白自己,开始自己购买版权资源,希望能变成一条光明的发行渠道。

去年,快播还推出了快玩游戏平台,意在通过游戏联运拓宽收入来源。

“但是能否洗白,还不一定。

”冯鑫说。

而根据2013年1月《民营经济报》对快播CEO王欣的采访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段文字:“快播其实之前有考虑过上市的问题,还成立了IPO小组。

不过当时正好是淘米上市之后,海外上市环境一直不好,后来就停掉了。

我们也趁这个时候重新理顺自己的模式。

”王欣说。

“如果我们这个时候上市了,顶多也就是个小360、小迅雷,但是我们觉得这样低估了快播,因为我们是在娱乐技术上有想法的公司,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技术和平台完全展开,让大家认识到快播是一家很牛的技术公司,而不只是一个播放器。

”“投资人也认同我们的想法。

现在上市了,他们最多也就增加几栋别墅。

他们要的不是这个,他们要的是另外一次成功。

这也是曾李青和周鸿祎至今的唯一一次合作。

”王欣不无得意地说。

如此看来,投资人不催,创始人不懈怠,用户没放弃,快播的变现能力和玩法仍然有不小的进步空间,但这个空间究竟多大,就要看创始人的智慧了。

迅雷两度暂缓IPO,仍不想卖最早的迅雷看看就是一个视频门户,是国内第一家做P2P视频点播的。

迅雷的客户端被嵌在网页里,用户看不到。

冯鑫形容它有点像加插件版的优酷。

所以,迅雷是有着客户端的内核,但外壳走的是网站模式。

2008年,迅雷看看还推出了自己的影音客户端。

对迅雷来说,在线视频业务和推出客户端都是为了能圈来更多的用户。

迅雷通过下载推广自己的播放器,是顺手的事情,成本极低。

截至2011年2月,迅雷下载在整个中国下载软件市场已经占据78.7%的市场份额。

2010年,迅雷下载工具每天有1.38亿次下载,其中主要下载任务是视频。

通过用迅雷软件下载的本地电影,迅雷完全有能力推荐用户用哪种播放器,甚至默认自己的播放器,就好像消费者在沃尔玛超市里闲逛,发现了沃尔玛的自有产品品牌一样。

跟所有在线视频一样,迅雷看看也同样面临版权资源问题。

相比冯鑫的借力打法,技术出身的邹胜龙更偏于保守。

苏军说,迅雷当时的P2P技术已经做得很牛了,但是版权方面的投入是没法靠技术来节省的。

而且迅雷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本,因为做了那么多年,董事会很希望迅雷先把收入打平。

所以,一开始的时候,迅雷曾涉足灰色地带。

因为当时缺少版权代理商,所以国外的片子买不着。

据说,迅雷被有段时间几乎天天都有官司找上门。

目前,迅雷也在加大版权方面的投入。

邹胜龙告诉《创业邦》,去年(注:2011年)他们有3亿元的内容采购。

根据迅雷去年(注:2011年)的招股书,2008年、2009年、2010年,总营收分别为1680万美元、2960万美元、4280万美元,这些数字不仅与优酷不相上下。

根据艾瑞的数据,2011年4月,以每月独立访问用户数计算,迅雷是中国第三大流媒体视频门户,而且还先于视频网站实现了盈利。

尽管迅雷的财务表现不差,但是估值却明显低于同行。

这也成为迅雷两度暂缓IPO的重要原因。

李浩认为,迅雷的情况不完全是经济环境的原因,美国投资者对BT种子有心理阴影,“他们会觉得版权风险漏洞太大。

”在客户端这一块,李浩认为PPTV和PPS的机会更大。

因为他们的模式从商业法则上来讲,相对安全很多。

据说,迅雷现在估值大概三四亿美金。

一位接近邹胜龙的业内人士透露,陈天桥曾经愿意花5亿美金收购迅雷。

“但是邹正龙是很有理想的人,他要是为了赚钱早就卖了,他真的想做一个上市公司,他是很有梦想的人。

”慢慢的,影片下载已经不再是用户看视频看电影的主流方式了,在线的播放器很多,包括迅雷自己也在做,那么,下载的吸引力正在加速消失,而在线播放又面临众多竞争对手。

当然,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迅雷拥有的千万级的付费用户数,这对于某些尚未在盈利上有所进展的公司有一定的吸引力。

对版权问题的担忧导致国外市场不认可,自身盈利能力也只能算是尚可, 努力洗白是需要时间和大把钞票的,找个合意的婆家虽然有难度,但不失为一个好去处。

PPTV:PPS收购了,PPTV还要耗下去么?“80后创业人。

因为想在线看球,我创立了PPTV网络电视,这里有说不完的创业故事。

”这是PPTV创始人姚欣的新浪微博签名。

PPS和PPTV这两个团队,同在上海,成立的时间相仿,做的事情也差不多,经营状况也基本一致。

都曾迷茫,都曾挣扎,都曾试图上市或寻求收购,甚至一度传出两家公司互相收购的传闻,可见两个团队渊源颇深。

可能略有不同的地方在于,PPS的片源更丰富一些,在二三四线城市有着巨大的用户影响力,这是他们的优势,而PPTV刚一直以体育直播见长,曾一度是体育直播的不二选择。

去年底,有消息称PPS和PPTV同时在市场上寻找买家,这两家同时经历着“七年之痒”的团队,都有一种熬不住了的感觉。

此番PPS也算是提前尘埃落定,PPTV仍在徘徊。

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来自DoNews的消息:由于PPTV在得到软银2.5亿美元投资后,估值太高,业务又缺乏重大进展,钱却已烧光,目前面临无人能够接手的困境。

这条消息信息量很大,也暗示着PPTV现在状况并不是那么理想。

PPS现在只卖出了3.5亿美元的价格,看来PPTV估值打折恐怕难以避免,当年软银的这2.5亿美元投进来后,软银在PPTV的持股比例为35%。

也就是说,本轮融资对PPTV的估值超过7亿美元,是现如今PPS售价的2倍。

如果PPTV也以3.5亿美元贱卖的话,资方恐怕很难同意。

所以,收购这事,特别是PPS交易达成后,PPTV已经卡在了投资方和市场中间,耗下去非长久之计,相信不久后,PPTV的新闻就会登上各家媒体头条。

上市之路漫漫,整合仍在继续曾几何时大家都觉得上市应该跟随自己的步调,迎合自身发展需要而上市,但几家先行者跑步上市后,有些人才意识到悔之晚矣。

人们开始忌惮像土豆这样做“老二”的结局,但流血上市,贱卖公司,似乎已经成了这一行业的主旋律。

版权大战还在继续,融资已经不易,盈利状况并不好的这些公司,都有着规模不小的嗷嗷待哺的团队,心情之焦急我们完全能够理解。

这两三年用户有一个非常直观明显的感受便是:广告越来越多,越来越长,有种广告中间插播电视剧的感觉。

努力造血自然可以续命,而另辟蹊径或许也是一条出路,比如说快播和爱奇艺,包括国外的Vimeo都有点这个意思,整合了PPS之后的爱奇艺显然会比当年土豆上市更有底气。

但船小才好调头,那些已经发展了快十年的准巨头们,还有能力来个内部创业让团队面貌一新么?如果收购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的话,那么除了已经有过收购行为的百度、优酷、人人等公司之外,似乎每家都有砸下这笔钱的可能性,这是个好事。

不管是上市还是收购,大家看中的都是成长性,没人喜欢那些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公司。

如果团队不能以创新带动成长的话,也许互相整合以达到更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,还能给资本留下一点想象空间。

这也许会是百度收购PPS的理由之一么?市面上仍然没流露出任何整合已经结束的迹象,马太效应已经将小团队挡在角斗场的外面,已经站在擂台上不得不出拳的斗士们,要么打到最后,要么躺着出去。

02-27

下一篇:十岁淘宝的下一个十年始于自我革命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盘点十年之后可能会消失的行业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