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词典网 创业知识学习分享
来公司3个月,针对这期间的工作,关于产品设计的过程与经验,做一个小结。
1 、业务理解作为一名产品,对公司的业务体系首先要有认识和了解,这个是后面做产品与功能设计的基础。
市场公司的业务市场有多大,现状,竞争如何?是一个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。
存量市场,一般用户习惯已经培育完成,而且都有大公司竞争;而增量市场,表面上知道的人比较少,不为多数人熟知,但趋势、国外对比情况、用户需求、资本市场等方面,预估以后会不断增长的市场。
而创业公司,一般都会选择增量垂直市场去切入。
比如口腔健康领域,95%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口腔问题,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。
而人们目前对口腔问题的关注度比较弱。
用户是谁对于O2O来说,要从全面的观点看,整个业务流程涉及的角色(可能是人群也可能是公司)都有哪些,他们的现状、问题和需求有什么。
平时多关注生活,看时事,看新闻,了解咨询,有助于了解需求。
比如对于医生来说,现状是公立医院收入低,与其学历、经验投入等不成正比,但又被体制、职称、学术结果等捆绑。
最后,对于他们的问题,我们提供的价值是什么。
再比如对于uber来说,给用户提供的价值是随时打车(即时性 快捷 舒适 体验),而对于司机来说,则是空闲时间的利用以及接单过程中的车辆合理调度分配(这也是打车算法的核心)。
另外,现在很多O2O,其实只是个流量平台,只要有钱能烧就能用,因此都陷入资本烧钱与单一价值的怪圈。
对于创业公司,应该深挖价值。
产品框架分析市场、用户后,需要对产品体系有个大概认知。
有多少种用户,每种用户是否需要做产品来满足业务与用户需求,如果需要,那需要多少个产品。
比如有道,同样针对翻译需求,出了有道词典与有道翻译官,或许有道认为两个产品的用户有比较大的细分差别。
有道翻译官更多的是针对出国人群,而有道词典则是大众化一般学习与查询需求。
对于O2O来说,分为用户端与后端,一般分别用一种产品来满足需求,也一般会把用户当做业务重点与来源,将后端(医生 司机 餐馆)等当做接入资源。
2 、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本质上是将产品经理对业务、用户需求、用户问题的理解导入成解决方案的过程。
随业务与公司不断发展中,也需要保持对这些方面的关注与思考。
线上线下流程对于O2O来说,线上线下流程是个框架,相当于人体骨骼一样,而其他的页面与有形的东西则像是肌肉,都是依附在流程设计之上。
线上线下流程需要分清:阶段、操作、状态。
阶段是不同状态的集合,而每一个操作则会导致产生不同的状态,每一种状态的产生只会有一个操作行为。
按照这种思路,想想餐饮O2O。
以上只是大概的流程,实际过程中还涉及到支付方式、意外等不同的情况会更复杂。
其实,很多的用户价值与功能,在整理好流程后,都可以从流程出发去构思。
比如下单阶段,怎样帮助用户做决策;支付行为怎样简单;配送如何智能化与方便等。
使用流程设计即用户从进入App或者其他产品,跑完整个功能与业务的过程。
总结,有几个要点与原则需要注意:1 入口设计:穷举一共可能有多少个入口,哪种入口更好更贴合用户认知需求。
比如微医的挂号功能设入口,可以以医院、科室、疾病、问题表征等作为入口,而结合用户一般线下看病的过程,大多数人都是先选医院、再选科室、再到医生,因此这条路径应该设置为常规入口。
另外还有一些非常规性入口,比如从问题描述-->人工筛选医生,跨过医院,通过人工来减少流程。
2 降低门槛,先体验:常见的如先浏览,当需要下单时,再注册或者填写更多个人信息。
当然,也有为了保证用户的纯粹性、社区的文化或者其他诉求,门槛设置非常高,比如B站,注册升级要填写一大堆难懂的问题。
3 页面与跳转尽量少。
可采用合并、非常规操作适当隐藏、合适的导航设计等方法缩短。
4 闭环:从问题-->解决的整个过程应该尽量闭环,而不是仅仅提出问题或者解决方案。
多想想还能做什么帮助用户。
比如关于疾病的自我诊断,诊断结果出来后如何帮助用户选择医生或者引导其他解决方案,并达到我们的业务诉求。
现在很多的垂直O2O的做法都是社区+商城的形式,而好的做法是社区内容与商城紧密结合,用户在社区中发现适合自己的产品或者受到安利,便会直接去收藏或者下单。
一个产品有很多功能,这些功能能否紧密结合,给出完整的链条,都需要思考。
功能设计1 最基本的还是从用户价值与需求出发,而这点便需要对业务非常熟悉与了解。
2 运营、BD等接触用户与商户,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以及有自己的看法,或者是明确的需求或者是问题,也是功能设计的来源之一3 靠自己去思考,多使用产品发现问题页面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功能设计与用户场景,厘清页面目的。
这个页面是要展示用户详细信息或者仅仅是一个入口,需要吸引用户;是全局汇总导航功能还是具体操作页面等。
然后穷举出所有的页面信息有哪些,比如关于诊所资料:然后根据页面目的,明确重要性与优先级。
不重要的隐藏或者去掉,重要的留下并放在显著位置。
原型设计根据流程、功能、页面信息,输出给设计与开发的原型。
也有几个点需要注意:1 页面的信息密集度:移动设备屏幕小,不要堆积内容,要考虑留白,方便阅读。
非主干内容可做跳转、隐藏、删除等。
2 控件选择:控件是从底部还是上部弹出,控件的样式等,都是非常影响用户体验的地方3 多套方案设计:不要仅满足于一套方案。
在产品设计过程中,我们是做了很多假设的,用户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,用户在意这点不在意那点,用户知道这个不知道那个等等,而且流程、功能、页面信息等都参杂了很多假设,所以设计多套原型,自己做对比、和其他人讨论、了解等都是必须的。
4 审视技术可行性:虽然产品经理不是技术,但需要对技术的实现逻辑与难度有大概的了解。
技术分为前端与后端,前端的一般都能看得到,但后端的东西往往更关键。
可以多看看后端的表信息,对了解技术实现很有帮助。
3、落地产品设计交付后,需要把控开发过程。
整个要经常和开发沟通排计划。
整个应该是产品走到最前面,设计居中,开发在最后面的位置。
节奏把握分清优先级与简单难易程度。
一般而言,和业务流程相关、影响到用户跑完流程的功能优先级高;根据公司的阶段,当运营需要大举往外扩张的阶段,需要的产品(比如作为引流的优惠券与分享)优先级高;而初期,即使有些体验上不好的地方,也可通过运营 客服 BD等人工指引用户。
同时简单的功能,可以见缝插针的做。
计划安排人 功能 时间节点三个要素。
谁来开发什么功能,在什么时间点完成。
一般一个功能的测试与设计调整需要安排2~3天时间。
下一篇:创业做App推广就和追女孩子一样,怕表白被拒只会失去机会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来自乌镇的水晶球:谁会颠覆微信?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