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词典网 创业知识学习分享

加入收藏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创业资讯 > 商界领袖

商界领袖

罗永浩:如果能赚大钱,就千万不要去改变世界

分类: 商界领袖 创业词典 编辑 : 创业知识 发布 : 10-07

阅读 :451

欢迎关注“创事记”微信订阅号:sinachuangshiji  文/杨陈天一  来源:天一观察(ID:shuisheng007)  老罗是我年轻时的偶像,也是我同时代很多人的偶像。

这句话再过一百年,也没什么问题。

  刚进城务工的某一年,在王府井的天桥上,似乎见到老罗了,当时无比激动。

非常想上去打个招呼,但碍于他之前在《老罗语录》里说,不要傻不拉几的上去跟他打招呼,那会令他很不适,我强忍住了。

但那天我沉浸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欣喜中——卧槽,我在北京的街头,见到了活生生的罗永浩!!!  我当然从一开始就不相信《老罗语录》不是一个精心策划的传播——谁听课,会无聊到把老师讲的东西都录下来,还会把那些经典语录都剪切出来,再放到百度mp3里让大家去下载?但是,我真的会被那种表达的方式和表达的内容折服。

  老罗说得对,我不是他的“粉丝”,我某种价值观的“粉丝”,我在他身上想获得一种应证——这么嚣张到底行不行?一个人讲道理能不能活的好一点?所以那些撑不住的日子里,我最大的精神慰藉,就是听他的演讲。

你能想象吗——在一间昏暗狭小的京郊民房里,一个年轻人是多么容易在被工作透支了精力后的某个清晨或夜晚,在一瞬间就失去了坚持下去勇气?那些努力被搬运到逼仄的房间的音乐、文字、诗篇,又如何在顷刻间就被隔壁的床笫之欢,抑或路边随意撞见的恋人相拥给击碎。

  一  老罗把他的前半生写成了《我的奋斗》。

但看看就好了。

你如果只是跟着喊喊口号,或者重复几句“语录”,其实用处不大。

  老罗最牛逼的奋斗路径在于,他以彪悍的身躯和人设,来到了北京,然后迅速打入了北京的文化圈、媒体圈,并且扎扎实实地结识了一帮很交情过硬的朋友。

这是他日后媒体影响力的基石,预埋了足够多的传播节点。

他扔一个石子出去,能激起后续的接连不断的浪花。

  为了张罗这波人,老罗甚至还创办过牛博网。

把各种有趣的能写的人,都集结在了一起。

更加夯实了自己的媒体属性。

  老罗非常懂得“重复”的策略,他不断地重复“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”,这是很牛逼的策略——因为一解释,很多东西就被稀释了。

然后他迅速收割了当时最优质的一波“种子用户”——新东方的学生——很早就知道学雅思、出国的学生,社会阶层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
  攻克以小镇青年为主的媒体圈,和攻克社会阶层不错的年轻人都不难。

前者喜欢抱团,后者喜欢猎奇。

  老罗的这种操作,告诉我们:年轻人,一定要突破自己的圈层。

不要天天把“人脉”挂在嘴上,觉得加几个微信,就叫人脉。

那不是人脉,那叫微信好友,连好友都算不上。

老罗不止一次的说过,每次吃饭,他都会给大家尽心尽力的烤肉,克制的保持一个话极少的胖子的形象。

但是你认真听,你就会发现,他是个很有服务意识的绅士,一般这种人,在饭桌上,会把每一个人都服务的极好,偶尔插几句恰到好处、极有个性的话,就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  行吧,我是想说,一个人的奋斗,最重要的是,突破自己原有的圈层,通过牛逼的社交,打破原有圈层的局限。

对于那些,今天注定要在异乡讨生活的年轻人而言,老罗的启示在于:不要做小白兔,不要局限在自己原有的小圈子里,你来到这滚滚红尘,要逆流而上,最重要的第一步,是让自己肚子里有货;第二步,是和比自己牛逼的但气质和属性相匹配的人结盟。

不要傻逼呵呵呵的相信,只要努力,就能如何如何。

又或者,牛逼和努力也需要合适的路线图。

否则,这样的鸡汤,你灌多少都没有用。

  二  老罗创业的故事,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。

他的第一次突围,是他从一个打杂工的人,变成了新东方英语老师,然后又凭借及其凌厉的口条,在这个行业脱颖而出。

这之后,他自己办过英语辅导学校,然后很快又觉得干英语培训无法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;开始搞手机。

  当他说自己要向乔布斯致敬时,除了他自己,可能没几个人当真。

但他就这么义无反顾的去做了。

做的好还是不好,现在是不是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,大家似乎都已经知道,但我希望一切“为时尚早”。

  只是复盘这一切,整体是很尴尬的。

我之前已经写文章说过了,老罗在这场行动中,显得有点“民科”和自以为是的过头了。

但从虚无的角度讲,人生到头来不都是一场空吗?——轰轰烈烈过,不也很牛逼吗?  三  只是隔了几年,我突然悟出了一点浅薄的人生道理——如果能够赚大钱,千万不要去改变世界。

当我说出这句话时,再也没有了曾经的那种羞赧之情。

这个世界,笑贫不笑娼,是基本的底色。

所谓的成功,翻译过来,就是有钱有名。

猴子在乎的是“朝三暮四”还是“暮四朝三”,猴子不会在乎逻辑和长远。

  十年前的老罗,在世俗的眼里,动动嘴皮子,就能指点江山挥斥方遒,就是成功的,但当他开始要做手机生意,那种比蚂蚁操大象还难的焦虑是不是一直就如影随形,这个只能以后在回忆录里考证了。

  回眸过去三十年,最省事的成功路径,应该是:前十几年,努力囤房,到了现在毫不怜惜的抛房;养肥了媒体影响力,干点投资和营销不好吗?能赚大钱,就不要想着改变世界,因为不值得。

几乎所有我听过的中国版的改变世界的故事,都有另一个版本的真相。

  祝愿老罗的下半生,贪财好色,做个快乐的俗人。

10-07

下一篇:马云:公司早期招人,必须遵循3条原则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任正非为女儿骄傲 任正非谈孟晚舟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