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词典网 创业知识学习分享
李华兵在朋友圈发过一张照片,是他家乡的油菜花田。
“第一眼看到照片时,我激动地热泪盈眶。
”他如此向创业邦记者描述那张照片带给他的情感冲击。
这个南方的“九头鸟”,在北方的上空已“盘踞”多年,锐利的双眼始终盯住猎物,准备随时“攻城掠池”。
一如走进他们办公室,最显眼那排红色大字:要么牛逼,要么滚蛋。
李华兵毕业于武汉大学,但高考成绩超清华分数线十多分。
在那个先填志愿再高考的年代,贫寒的家庭出身让他不敢冒险赌一把,最终为了保险起见选择了武汉大学。
他不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,若干年后依然回到清华读了国际MBA。
从农村少年到武大学子,清华求学甚至远赴欧洲游学,直至今天投身创业大潮,他用小半生的时光完成了命运的逆袭。
从投资人到创业者清华国际MBA毕业之后,李华兵在汉能国际集团做投资相关的业务。
分众传媒收购框架媒介、新奥特、58同城、京东这些成功案列,让他在08年成为了汉能资本副总裁。
尽管投资人做的顺风顺水,但是李华兵在大学时期就立下的宏愿激发了他内心不安定的因子,“我大学毕业后就对自己说十年后我一定要给自己干。
”也正是这个潜在的梦想,激发他舍弃了光鲜的投资人身份,开始创业。
李华兵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——车品汇。
产品主打汽车周边产品的垂直电商网站。
他们的办公地点在五方天雅汽配城。
从投资人常常出入的咖啡厅转换到汽车城,李华兵最开始是有不适应的,但为了做出点成绩,他在汽车城一呆就是两年。
犹如他现在身边的员工所说,“一个人能摒弃从前光鲜的生活,在汽车城呆了两年。
不说别的,就这股毅力,我就信他能成事。
”或许,也正是他这一点,雷军对他说:“华兵,你做什么我都投。
”雷军不光是“车品汇”的天使投资人,也是李华兵生命中的“贵人”。
李华兵和雷军是校友,但比雷军低八届。
他第一次见雷军,是雷军以校友身份回学校演讲。
第二次见面,雷军正在创立小米。
那时雷军正四处找合伙人,而李华兵经由朋友介绍认识雷军,两人见面便一拍即合,“雷军说我很懂他,知道他要做手机。
”说起雷军,李华兵脸上显露出惺惺相惜的满足。
而李华兵真正下定决心创业,有一半因素也是因为雷军的鼓动。
他告诉我:“你应该去创业,像今天的巴菲特一样,其实70、80岁还能继续做投资。
但当你经历了创业的成功与失败,再来做投资,会发现整个做投资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。
”那时他被说动了,“与其做投资人帮助别人实现梦想,干嘛不自己创业。
”有了雷军的支持,车品汇在李华兵的带领下很快上了轨道。
到了2013年下半年的时候,销售额大概是三四百万一个月。
但是在汽配城两手油污的生活,让李华兵觉得与熟悉的互联网基本脱节。
程序员出身、做过投资人的他开始思考自己所走的道路。
“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。
”正值内心纠结转型的时候,李华兵遇到了李开复,并向其描述了想要转型的思路,李开复听完直接问:“缺钱吗?你做什么我都支持。
”于是,李华兵坚定了转型的念头,瞄准了拼车市场。
于2013年底,开始做“哈哈拼车”项目。
从哈哈拼车到51用车哈哈拼车的服务人群主要是远郊区县,拼的是大巴车,和现在的易到巴士、接我大巴做的事情并无二致。
这是哈哈拼车1.0版本主要做的事情。
但到2.0版本的时候,他们增加了一个新功能,就是面向私家车,以车主为中心发布拼车路线,乘客进行搜索预定。
这一版本的推出使得哈哈拼车的用户量、订单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
随之而来的便是红杉资本的B轮融资。
在运营哈哈拼车过程中,李华兵对产品做了一次技术升级,即是由乘客发请求、司机接单。
这一升级,直接使用户数增长了10%左右。
“所以我们就想,我们要做出改变,针对的应该是市内的白领,并且乘车价格应该比十块、十五块高,但是要比出租车便宜。
”于是,51用车诞生。
日前,拼车市场的补贴战打得相当激烈,李华兵说:“我们的策略最狠。
首单1元,司机双倍补贴。
既然行业都这么玩,作为老大我们干的肯定最猛。
补贴是必要的,当别人在补贴的时候,不补贴就是落后。
51用车会倾其所有,奉陪到底。
”而对于拼车软件逐渐沦落为“拼车版的‘陌陌’”,51用车将有何应对措施?李华兵也首次进行了回应。
其表示,安全一直是他们最为关注也是最首要关注的问题。
目前,51用车无论是从车主的资格审核,还是实名制审查上都在加大力度。
以最严谨的制度保障乘客的安全是他们一直坚持的。
然而,对于下一波的计划计划走向,李华兵并不愿多谈。
只透露:“大战即将打响。
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打赢这场仗,才有后面的计划。
”对外,51用车在拼车市场犹如一只盘旋的秃鹰准备随时“攻城掠池”。
对内,为了更好地“战斗”,李华兵强调的是一种“狼性”文化。
创业邦记者问道“要么牛逼,要么滚蛋”的企业文化,会否粗暴。
李华兵表示这和他生来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有关。
他的成长经历中没有所谓的“捷径”,所有获得的一切都是在野蛮竞争中凭借着一己之力奋斗所得。
所以,他对员工的执行力要求极高。
“对于工作,我丝毫不会有感性的情绪。
”李华兵表示自己对于工作中的理性和生活中的感性,分得很清。
尽管对员工工作效率要求高,但生活中他和大家打成一片,没有距离。
比如,他告诉记者,采访结束后他会和公司的老员工有个餐会。
采访前几天还带着团队去郊区做了团建。
“我很喜欢带着大家一起搞活动,看着大家开心,我也会很high!”在李华兵的朋友圈里,能找到很多他和同事一起做团队活动的照片,每一张他都神采奕奕,比在办公室笑得开心。
“文艺青年”的创业者直到小学三年级时,李华兵学习用的桌子仍旧只是一块青石板。
家里的窗户到了冬天还需要用尼龙塑料糊住挡风。
李华兵父亲有过外出当兵的经历,尽管家境并不富裕,但是他仍然坚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。
“我父亲是看过世界的人,他一直告诉我们要想出去看看,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。
”所以,李华兵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:好好学习,考上大学,去看外面的世界。
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李华兵,和其他农村孩子不一样,“我不是书呆子型的。
我喜欢带着大家一起做活动、一起玩。
看着大家开心我会很有成就感。
”所以,学习对于他而言不是件费力的事,“考试我不争第一,但是我会学得好。
”这和他面对创业的心态如出一辙。
李华兵从小就不是个让父母操心的孩子,从初中开始住校。
他的人生充斥着独立。
“很多时候,考完试老师都让我们请家长。
我从来不请。
”说起学生时代的往事,李华兵依旧历历在目。
他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,考得好与不好,都是自己的事,与父母无关。
“并不是说老师向我父母批评了我,我就能多考几分。
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。
我不想父母还要为我的学习操心。
”这是李华兵在高中时就有的感悟。
如果说高中时期的李华兵算特立独行,那大学的他就将自己的与众不同完全释放了。
大学他最爱做的事情是在武大里看话剧,以及参加合唱团。
没课的时候,会去操场坐坐,什么也不干,只是看看人,看大家在干什么。
这种跳脱的思维空间曾经让他很迷恋。
以至于后期在同学都去美国留学的时候,他选择去了欧洲和法国。
这些在性格里深埋的因子,李华兵称其为“文艺青年”,最直观的影响是,到今天为止不会弹吉他成了他“最遗憾的事情。
”采访中李华兵向创业邦记者表示,“创业最吸引我的是积累。
”是的,他的人生轨迹也正是如此,没有一蹴而就,更多的是一步一个脚印。
采访李华兵时,是油菜花开得最为热烈的季节。
遍野的油菜花,耀眼得像发光的春天。
一如,这个从小镇走出的创业者,始终活得朴素、炽烈。
以及我们所看到的51用车,可能放在手机里只是一款APP,但是我们的生活正在不知不觉被它改变。
下一篇:郭敬明:一枚“产品经理”的进阶修养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投资教父阎焱:最自豪投资是盛大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